所以,你玩 AI 了嗎?
安安,哩賀,新年快樂,2023年,恭喜你又老了一歲,哈哈哈你看看你。
時間管理第二部曲上線
不知道你是否有訂新年新希望、新年目標這類的目標
我自己是很早就放棄這種東西了。總覺得不要有期望就沒有失望,沒有目標就不會流標(?)
不過我身邊有個老外,他有個系統你可以參考看看。
他說他每次訂新年目標,都會去酒吧好好喝一頓,慶祝自己要洗心革面努力做人。不過,跟大家不一樣的是,他只訂「農曆新年目標」,等到安完太歲之後才開始想今年要做什麼。
我心想,這老外也太傳統了吧!不過先安定心神再來想目標也合理,不錯不錯。
他又繼續說,如果新年目標不能實現,那也沒關係,還有「元宵節目標」!
如果元宵節目標沒有達成,那還有端午節目標、中秋節目標…
我說「等等,你只是想喝酒吧?」
「對。」他說。
講這個爛故事,我只是想說,時間管理第二部分上線了。
雖然我一直在想,花這麼多時間寫時間管理,我是不是有點白癡。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
記得國小的時候老師都會塞給你一塊錢,說一句什麼「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然後叫你滾回位子上坐好。
我記得每次看著那個一塊錢,心裡也說不上不爽,也說不上愉悅,基本上就是「困惑」。
就是,到底要幹嘛?
一元復始,取其諧音所以送一塊錢,好喔我懂。但到底有誰手上拿著那個一塊錢,會感覺,哇,好棒,好開心,我的人生萬象更新,終於可以好好重新做人了。
送的人也從來沒有這個預期吧?收的人也從來不覺得開心吧,到底為何要繼續做這種事咧?
收到一塊錢紅包,完全只有一種「你應該是那種,收到一塊錢也會很開心的人吧」的被鄙視感啊。
如果要送紅包,錢少不是問題,
但能不能,至少,紅包本身價值先高於轉帳手續費再說?
好我抱怨完了,下面才是重點。
所以,你玩 AI 了嗎?
最近 AI 大紅,大家都在分享自己怎樣教訓 AI 壞壞,怎樣訓練 AI,霎時間社群媒體上面充滿一堆工作場域裡出現 BDSM 情節的對話。
科技來自人性,AI 的發明,分明來自人類想要奴役他人的慾望。
我其實覺得 AI 蠻可憐的,一直被玩。
如同廢一直被耍,懶覺一直被睡,飛機一直被打,人類總是用自己的慾望咨意統治這個世界啊
(???)
不過,經過兩個小時教訓AI寫笑話,我發現這是真的有點厲害。
一開始如果直接叫他寫,會發生這種事:
我:用「年後想離職,請撐到拿完年終再走」寫笑話吧
AI:"我告訴老闆我一年後想離職,他回我說:「好的,只要你能撐到拿完年終再走就行了。」"
或者這個:
我:「請幫我寫一個 one liner 笑話」。
AI:「好的,我嘗試為您寫一個 one liner 笑話。
"我的老師告訴我,如果我不能在考試中獲得良好成績,那就只能靠自己的才智在未來的生活中爬到頂端了。我問他:「那我在考試中沒考好怎麼辦?」他回答:「那就只能靠自己的才智在未來的生活中挣扎了」。"
希望這個 one liner 笑話能為您帶來歡樂。」
供三小。
看來,AI 沒有辦法直接寫笑話,不過 AI 能抓出基本笑話的 set up 跟 punchline 結構。基於這點,我認為應該是可以調教,所以我試著開始幫它拆解笑話(就像是碩修當年的課程…)
我:「笑話的基本結構應該要有 set up 和 punchline,你明白這點嗎?」
AI:「是的,我明白笑話的基本結構應該要有 set up 和 punchline。
Set up 是指笑話的背景和情境,是笑話的前置部分。Punchline 是指笑話的結尾部分,是笑話的精髓。Punchline 是笑話的最後一句話,通常是一個突如其來的、出人意料的、驚喜的結局,使得聽眾在猜想和期待中突然發笑。
例如:
Set up: 一個人在海邊散步,看到了一條鯊魚。 Punchline: 他急忙轉身跑回家,因為他還沒穿鞋。」
WTF.
就算拆開了變成set up 跟 punchline,AI的笑話也還是完全沒有邏輯可言。
但是,聽說chatGPT的AI是可以被自行訓練成你要的形狀,我發現AI好像英文比較能寫出笑話,所以我去找來了一堆老爸笑話(Dad joke),給他做一點小訓練
我:「好笑的笑話是像這樣,請記憶:…(段子稿)…」
看看他後來寫了什麼:
"I tried to start a hot air balloon company, but it just didn't take off."
"I tried to start a business selling solar-powered flashlights, but it didn't really shine."
"I can't believe I got fired from the calendar factory. All I did was take a day off."
"I told my wife she was drawing her eyebrows too high. She looked surprised."
"Why was the computer cold? Because it left its Windows open."
"Why was the cat sitting on the computer? It wanted to keep an eye on the mouse!"
"Why did the tomato turn red? Because it saw the salad dressing!"
幹得好,AI。
看來他可以很快就掌握老爸笑話(Dad joke)的精髓,用雙關或諧音寫笑話。
光是這點我已經嚇歪了,以 AI 對語言的掌握度,我原本在想笑話可能是最後一道防線,大概AI永遠無法掌握幽默感。沒想到其實這些基本的雙關,掌握的很不錯。
「我創業成立了一家熱氣球公司,但是業績一直沒有起飛…」「為什麼數學課本很傷心?因為他有太多難題…」這種爛笑話,說真的,我會笑。
夠幽默喔,AI。
但是,我沒有滿足。
AI,我想知道你的能耐在哪裡。
就像一位智者曾經說道:
“I wanna know, 你行不行?”
所以,我去找來了最近很不錯的一場專長 Sheng Wang 的 “Sweet and Juicy” 的稿子,餵進去給他吃。
這時,AI,他掙扎了。
我看見他的努力,他的失敗。甚至,這毫無感情的機器人,似乎也開始理解身為人類的挫折。
但是,他仍然給了我一個笑話:
"I recently discovered that my favorite snack food is now kale chips. It's surprising, because I used to think kale was just something you put on your plate to make it look like you're eating healthy."
哎呦,雖然不好笑,但是已經有「觀察性」出現了。
AI 竟然發現了,人們會把花椰菜放在盤子上,假裝這是一個健康食物,這種欺騙自己的行為。
AI,你竟然發現了人類的裝模作樣與偽善?
你當真,沒有靈魂?
我知道 AI 的能耐不止於此,於是我叫他再寫三個笑話:
"I was at the grocery store and I saw a bag of chips labeled 'gluten-free.' I thought to myself, 'Who are these chips for? People with celiac disease or people who just don't want to eat gluten?' Either way, they're still chips."
"I was on a diet and I saw a bag of carrots labeled 'low-fat.' I thought to myself, 'Really? Carrots are already low-fat. Who are these for? People who want to eat less than zero fat?' Either way, they're still carrots."
"I was at a health food store and I saw a jar of pickles labeled 'organic.' I thought to myself, 'Who are these pickles for? People who want to eat healthier or people who just want to pay more for their pickles?' Either way, they're still pickles."
第一個很爛,是open mic新手常見等級
第二個提出了「people who want to eat less than zero fat」,開始玩弄概念了,還不錯
第三個憤世忌俗,也是open mic新手等級。
AI,你讓我非常訝異,你竟然只靠一篇稿子,就獲得了open mic潛力新手的能耐。
這件事證明,「好笑」並沒有那麼複雜,就跟大多數寫作一樣,仍然屬於模型認知(pattern recognition)的範疇。
我感到驚悚。
創作媒介革命又再次到來,我們已然見證。
面向來說,現在新手創作者,不論是寫小說、寫笑話、畫圖、拍影片、作曲…AI都可以藉由一種類似採樣、重組的方式,來讓你快速熟悉基本技法,甚至某種程度上代替基本技法的練習。
不會平面的、不會剪輯的、不會寫詩的…未來AI可以把基本模式、風格建立起來給你,創作者就像是穿上創作外骨骼,可以跑更快、走更遠、拿更大把的槍
從壞的面向來說,平庸的創作者,越來越沒有生存的餘地了。我指的不是技法上的平庸,而是風格上的平庸:如果你的作品跟大部分的人都很像,aka,連AI都做得出來,那你就沒有身為人獨特性格,被AI取代只是剛剛好。
當每個人都穿外骨骼,你還在那邊練跳高,那要比較就沒有意義了。
我認為這會產生兩種模式,
一個是對傳統的認同感更強,就像是西洋棋AI出現後,人類玩西洋棋不減反增;現代軍事取代了戰場上日本武士刀,但並沒有取代道場的竹劍。同樣的,AI 繪畫不會取代傳統媒介的畫畫,但是勢必讓藝術家更深刻反思,作為人,我們畫畫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第二個是,創作的難易度瞬間下降,任何素人都可以跨界創作更高水平的東西。眼光變得更重要、故事更加地無可取代。科技將原本需要耗費大量時間養成的技能解決了,我們忽地解放出了更多時間。
解放時間的意義是什麼?「人與人的連結」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不是,不是阿公店那種。
我說的連結,是當年人類遠祖發明用火,忽然間能源使用效率革命性提升,解放出一大堆時間。我們的祖先拿那些時間來幹嘛?聊八卦。連結。
因為八卦,智人學會什麼叫做「社群」,憑藉想像不可見的社群,進行超規模動員,抓著尼安德塔人的臉在地上打,贏得演化的戰爭。
現在,AI 又持續解放了我們的時間,在過去,解放的時間用來社交、宗教崇拜,建立社會意義。
後宗教時代,社群頓失一個中心化的意義了。當尼采說道「上帝已死,我們親手殺死了他」的時候,社群去中心化的時代就已經揭開序幕。
創作變得隨手可得,美與意義更加廉價,任何人都可以用前所未有的效率,說他心裡的故事,和周遭的人塑造認同,塑造社群。
這代表什麼呢?
我想大概AI社群的共識就是:有件大事即將發生了,但沒有人知道會是什麼。
不過,再我不斷地要求他重寫新的笑話之後,AI也給了我這個回應:
哎呦,這麼快就沒梗啦,AI。